編輯:上海聚光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日期:2020-09-11 訪問:2260
光伏組件無機化時代浪潮下的戰略抉擇
伴隨著2.0mm厚度的光伏玻璃乃至≤1.8mm光伏玻璃逐步走向成熟,製約雙麵組件發展的最大瓶頸:“組件重量重”,“雙玻組件成本高”的問題將得到迎刃而解。雙麵雙玻組件得益於(yu) 減少有機物背板的使用,組件的防火等級高、長期衰減低、抗水汽、耐腐蝕、防火、防沙、耐磨損,光伏電站的壽命由25年提升到了30年,並且從(cong) 封裝材料的角度支撐電站壽命進一步提升至40乃至50年,從(cong) 封裝材料的角度支撐光伏電站成為(wei) 長期、有效、可靠、保值的財產(chan) 。疊加電池端的全麵Perc化以及perc電池對雙麵技術的天然適應和雙麵電池工藝的進一步精進,在可期許的短期未來,雙麵雙玻組件的市場份額有望得到快速的提升,我把這樣的曆史潮流稱作組件的無機化時代浪潮。如果您在閱讀這篇文章並且也在認真的思考這樣的時代浪潮下我們(men) 能做些什麽(me) ,那麽(me) 恭喜您,您就是浪潮之巔的弄潮兒(er) 。
一、定乾坤的2.0mm光伏玻璃時至今日,對於(yu) 雙麵發電的光伏組件背麵使用透明背板還是使用光伏玻璃的討論依舊甚囂塵上。當前使用玻璃做封裝材料的雙麵組件多采用2.5mm厚度的光伏玻璃,站在當下看,光伏玻璃和透明背板孰優(you) 孰劣確實是難分難解。而倘若我們(men) 把目光放長遠看,2.0mm厚度的光伏玻璃終將成熟,它隻是一個(ge) 生產(chan) 製造的問題,而透明背板(有機物)所固有的問題則是源自第一性原理的問題。生產(chan) 製造的問題憑借著人類的聰明才智終將不是問題,而源自第一性原理的問題永遠是問題,所以“光伏玻璃VS透明背板”這個(ge) 當下被爭(zheng) 論的麵紅耳赤的問題,隻要我們(men) 換一個(ge) 看問題的維度,高低立判、優(you) 劣立解。關(guan) 於(yu) 光伏玻璃,我希望大家記住一個(ge) 參數:125平方米的3.2mm厚度的光伏玻璃所對應的的重量恰好1噸,即:光伏玻璃125㎡(3.2mm厚)=1t=1000kg以此類推,采用2.5mm厚度的雙麵組件2.5×2=5mm,其對應結果為(wei) 80㎡對應一噸。光伏玻璃80㎡(2.5mm*2厚)=1t=1000kg采用2.0mm×厚度的雙麵組件,100㎡對應1噸光伏玻璃100㎡(2.00mm*2厚)=1t=1000kg我們(men) 依照上麵簡單的對應關(guan) 係,測算各種組件類型的重量。
結論:結論來了,當前3.2mm厚度的72版型組件重量約為(wei) 21kg,若采用2.5mm厚度的雙麵組件重量達到了27.75kg,增重6.75kg,比原先重量增加32.14%!若采用2.0mm雙麵組件重量22.9kg,比起單麵組件僅(jin) 僅(jin) 增重1.89kg,從(cong) 比例看重量僅(jin) 增加8.9%。2.0mm厚度光伏玻璃的成熟化產(chan) 業(ye) 化應用將會(hui) 使得雙麵雙玻組件重量得到有效控製,迎刃解決(jue) 雙玻組件重量重、難安裝的產(chan) 業(ye) 化問題。選“光伏玻璃”還是選“透明背板”的產(chan) 業(ye) 爭(zheng) 論將會(hui) 因≤2.0mm光伏玻璃的成熟而一錘定乾坤。
講到這裏想必大家會(hui) 關(guan) 注2.0mm厚度光伏玻璃產(chan) 業(ye) 化成熟的進展情況,近期我恰好去福萊特調研得到的答案是這樣的:當下2.0mm光伏玻璃已有量產(chan) (采用進口鋼化設備),2.0mm厚度的玻璃原片生產(chan) 已經沒有任何問題,問題的難點在於(yu) 鋼化設備,目前隻有進口設備能滿足2.0mm玻璃的鋼化需求,而進口設備的價(jia) 格是同產(chan) 能國內(nei) 設備價(jia) 格的5倍有餘(yu) ,並且產(chan) 能上還有損失,這是製約成本的關(guan) 鍵。目前福萊特正積極攻關(guan) 2.0mm玻璃,預期今年年底會(hui) 有成熟且低成本的解決(jue) 方案出來。本次調研我還欣喜的得知:隆基采用亞(ya) 瑪頓的鋼化玻璃已經可以批量化生產(chan) 2.0mm+2.0mm的雙麵雙玻組件。
二、組件與(yu) 玻璃的區位協同將會(hui) 給組件廠增厚40%的利潤即便是當下的單麵組件,光伏玻璃重量占組件總重量的比例也高達15.2kg÷21.01kg=72.3%,而如果我們(men) 未來全麵迎接2.0mm厚度的雙麵時代,那麽(me) 玻璃的重量占比就會(hui) 達到19kg(玻璃重量)÷22.9(組件總重量)=82.96%。組件工廠的利潤微薄,而玻璃運輸的成本巨大,這就使得我們(men) 不得不思考如何通過組件廠與(yu) 玻璃廠區位布局上的協同以節省玻璃運輸這部分顯著地成本。尤其在組件無機化的時代背景下、雙麵雙玻組件全麵普及的浪潮下,這樣的思考更顯必要。
1、包材和運輸成本占光伏玻璃總成本的10~15%玻璃運輸的成本巨大而組件工廠的利潤微薄,在矽材料價(jia) 值高高在上,組件價(jia) 格高企的時代,玻璃的成本占比很低,不值一提,玻璃的運費成本就更是不值一提。然,時過境遷,光伏組件的價(jia) 格從(cong) 2008年的27元/瓦下滑到了現在的1.7元/瓦,而玻璃的價(jia) 格還是維持相對穩定,這就使得光伏組件的成本構成當中,玻璃的成本占比越來越高,尤其在組件無機化的時代,玻璃取代背板,玻璃的成本占比還會(hui) 更高,組件當中的玻璃成本將會(hui) 由最低時的1%提升到當下雙玻組件的14%。而在可預期的未來,矽材料成本、電池片成本還會(hui) 降低,而光伏玻璃成本和價(jia) 格將會(hui) 維持穩定。所以站在3~5年的時間維度上,組件無機化時代全麵到來,光伏玻璃的成本占比大於(yu) 15%或許是普遍現象。
而在光伏玻璃的成本構成當中,約有10~15%的成本是運輸和包裝材料的成本。一塊玻璃從(cong) 玻璃工廠運輸到組件工廠的成本可是不低,玻璃運輸所需要的托盤、封裝膜、幹燥劑大概需要200元/托,一個(ge) 托盤所能運輸的玻璃最多也就是200㎡,這部分成本攤到1㎡的玻璃成本就需要1元錢。不僅(jin) 如此,長距離運輸過程中為(wei) 了保障玻璃之間不會(hui) 因摩擦而刮花,需要鋪設隔層紙,這個(ge) 隔層紙張折合到每平方米也有幾毛錢的成本。最後就是運輸成本了,調研下來發現從(cong) 光伏玻璃從(cong) 玻璃工廠出來到組件工廠運輸距離常介於(yu) 200~500公裏之間,以汽運為(wei) 主,折合到每平方米的汽運成本≥1元。
2、1GW無機組件廠因區位協同每年創收2000萬(wan) 元承接上一段,如果我們(men) 想辦法把組件工廠設立在玻璃工廠旁,並且通過簡易包裝以及複用包裝等方式降低包裝材料的成本,那麽(me) 保守計算:每平方米玻璃可節省2元錢的運費和包裝材料的成本。
1GW組件工廠每年可生產(chan) 340萬(wan) 塊60版型組件(正麵麵積1.65㎡),如果采用雙麵玻璃封裝的方式,則每塊組件對應玻璃的麵積為(wei) 1.65×2=3.3㎡,也就是說1GW組件工廠一年需要消耗掉340萬(wan) 塊×3.3=1122萬(wan) 平方米的玻璃,如果因區位協同每平方米玻璃節省2元錢,那麽(me) 玻璃與(yu) 組件的區位協同每年可以創收2244萬(wan) 元。目前國內(nei) 主要的玻璃生產(chan) 基地布局在安徽鳳陽、安徽蕪湖、廣西北海等地區,這些玻璃工廠的區位布局所對應的電力、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也較低,同時水路運輸方便,組件出口的運費成本也相對低廉。也就是說,組件工廠與(yu) 玻璃工廠的區位協同所帶來的玻璃成本的降低並不會(hui) 被其他要素成本吞噬。
對於(yu) 1GW的組件工廠,每年2244萬(wan) 元的成本節省已算是天文數字了,因為(wei) 組件工廠利潤微薄,單就組件這一個(ge) 環節1GW產(chan) 能每年創收5000萬(wan) 元的淨利潤已實屬不錯,那麽(me) 2244萬(wan) 元就相當於(yu) 組件工廠年度淨利潤的40%以上。從(cong) 工廠建設的角度,1㎡標準廠房的建設成本為(wei) 900~1100元之間(不同建設等級),那麽(me) 2244萬(wan) 元可以滿足2.3萬(wan) 平方米標準廠房的建設,2.3萬(wan) ㎡的麵積已足夠1GW以上組件產(chan) 能使用,這就意味著從(cong) 組件廠的角度,為(wei) 了實現區位協同而搬遷組件廠房所發生的成本可用1年多一點的時間完全收回。
3、區位協同的價(jia) 值是長期可靠的“實”價(jia) 值要想理解“實”價(jia) 值,我們(men) 就要去問價(jia) 值何來?企業(ye) 的利潤何來?我認為(wei) 企業(ye) 的利潤是來自於(yu) 相對成本的低或相對價(jia) 值的高。組件屬於(yu) 標準品,屬於(yu) B to B的生意,這一生意屬性就決(jue) 定著組件產(chan) 品很難有相對高價(jia) ,很難有溢價(jia) 出來,那麽(me) 企業(ye) 之家比拚的就是相對成本的降低。這裏我有必要解釋一下“相對成本的低”的概念,企業(ye) 的利潤取決(jue) 於(yu) 相對成本的低而不是絕對成本的低。
對於(yu) 組件這樣的標準品,其利潤隻能是來自於(yu) 我的成本相對於(yu) 競爭(zheng) 對手“低”的那一部分。就是那部分我能做的到而別人不能做到的成本節約。
舉(ju) 一些行業(ye) 內(nei) 大家熟知的案例,2017年金剛線在多晶矽片行業(ye) 內(nei) 大普及,金剛線猶如靈丹妙藥一樣,但凡技改的企業(ye) 矽片製造成本立刻降低25%,但金剛線這一技術並沒有壁壘,A企業(ye) 能技改,B企業(ye) 也能,這就導致企業(ye) 無法守護價(jia) 值而是演變為(wei) 價(jia) 格競爭(zheng) ,最終結果不是大家利潤增厚25%,而是產(chan) 品價(jia) 格降低25%。而且由於(yu) 金剛線技術改在還會(hui) 提升產(chan) 能,造成行業(ye) 內(nei) 大範圍的供過於(yu) 求,最終實際的結果就是價(jia) 格降幅甚至要遠大於(yu) 25%,吞噬企業(ye) 利潤。所以金剛線行業(ye) 導入降低成本的案例非但沒有使大家利潤增厚,反而利潤變薄,這背後的原因就是:金剛線誰都可以用,並沒有拉開相對成本差距。
在技術更新迭代迅速且技術普及沒有壁壘的光伏行業(ye) ,技術帶來的成本降低並不值得欣喜,因為(wei) 這樣的技術進步最終都會(hui) 普及開來,無法形成持續的相對成本差距,無法為(wei) 企業(ye) 創造長期價(jia) 值,唯一的價(jia) 值在於(yu) :那些率先導入這享受一段那些遲鈍者的“遲鈍紅利”。而一旦普及率接近100%,超額利潤頓失。這樣的案例在光伏行業(ye) 比比皆是,最近的典型案例可能就是Perc電池產(chan) 能了,1個(ge) 月的時間價(jia) 格最大區間跌幅接近30%,為(wei) 什麽(me) 我敢篤信地說Perc超額利潤一去不複了呢?很簡單,Perc的普及率已經接近100%,起碼在這個(ge) 技術賽道上,我看不到顯著地相對成本差異,那些我有而別人沒有的“遲鈍紅利”不複存在,自然也就不會(hui) 有人有超額利潤了。
反過來看,那些源自於(yu) 區位布局的優(you) 勢就可能是長期存在的優(you) 勢了,矽料為(wei) 何是通威、大全、新特崛起?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們(men) 早期布局於(yu) 四川、新疆;單晶矽片為(wei) 何是隆基、中環崛起?其重要原因是他們(men) 布局與(yu) 寧夏、內(nei) 蒙,享受電價(jia) 的超級區位優(you) 勢。我的文章很多地方都提到過“選擇大於(yu) 努力”的論斷,我不斷強調是因為(wei) 有時候一個(ge) 深思熟慮的思考所帶來的價(jia) 值遠大於(yu) 無頭蒼蠅似的亂(luan) 忙。
回到本文的主題,拚片技術改變光伏組件行業(ye) 格局,憑借著超高的功率增益和小間距技術的成熟應用,拚片技術單瓦封裝成本比起常規5BB組件還要低7~8分錢,這個(ge) 點比較重要,我要再強調一遍,拚片技術的單瓦封裝成本要低於(yu) 常規5BB,且低的幅度很大,達到了7~8分/瓦的幅度。如果算到1GW上,僅(jin) 這項成本節省就可以帶來7000~8000萬(wan) 元的利潤,賬麵上看,這部分成本創收價(jia) 值量遠大於(yu) 組件&玻璃區位協同每年2000萬(wan) 元的價(jia) 值量。但我們(men) 要注意的是,這是典型的技術進步帶來的“虛”價(jia) 值,一旦三年後拚片技術全行業(ye) 普及開來,拚片就不再有任何成本方麵的優(you) 勢了,因為(wei) 屆時就是拚片與(yu) 拚片比拚,相對成本差異縮小甚至消失,拚片也不再獨特,成為(wei) 常規技術的一種,不再創造超額利潤。
而組件&玻璃區位協同所帶來的價(jia) 值就不一樣了,雖然每年的價(jia) 值量要小一些,但是壁壘會(hui) 高,因為(wei) 玻璃工廠的集中度正在大幅度提高,好的區位資源就那麽(me) 一些,那些率先進行這樣產(chan) 業(ye) 布局的企業(ye) ,定會(hui) 要求地方政府做出一些排外性的承諾,而地方政府處於(yu) 初期招商引資的考慮也大概率會(hui) 同意這樣的要求,結果就是那些率先進行如此區位布局的企業(ye) 享受長期的區位價(jia) 值。光伏玻璃行業(ye) 正在形成非常典型的以福萊特、信義(yi) 為(wei) 代表的的雙寡頭格局,這些企業(ye) 的產(chan) 能布局非常集中,國內(nei) 看,符合我內(nei) 心要求的國內(nei) “組件&玻璃協同”的區位資源隻有:安徽鳳陽、安徽蕪湖。一旦有足夠體(ti) 量的企業(ye) 布局上述地區並且拿到排他性的政府承諾,那麽(me) 就會(hui) 誕生長期相對價(jia) 值,屬於(yu) 長期的“實”價(jia) 值。
此處我再次強調一下我的觀點:能給企業(ye) 帶來長期利潤的不是絕對成本低,而是相對成本低。好的企業(ye) 應當著重思考的問題是:如果創造或發掘我有、但是別人很難有的低成本或價(jia) 值。
三、組件無機化時代浪潮下各產(chan) 業(ye) 環節的戰略抉擇從(cong) 光伏玻璃企業(ye) 的角度:目前製約雙麵玻璃組件的最大因素我認為(wei) 是組件重量中,如果2.0mm光伏玻璃鋼化設備能得到長足的進步,並且成本大幅降低,那麽(me) 會(hui) 極大地推進組件無機化的時代到來。
從(cong) 膠膜企業(ye) 的角度:雙玻組件必須使用POE作為(wei) 封裝材料,POE價(jia) 格比EVA高50%,且流動性大(與(yu) 之對應組件串間距必須更寬),層壓時間比EVA長90%(這就意味著雙玻組件需要更多的層壓機),POE材料成本高、流動性大、層壓時間長是製約無機時代的重要因素。如果膠膜企業(ye) 能在這些方向上有一些新的突破,便會(hui) 極大地助力組件無機化時代。
從(cong) 組件工廠的角度:在可以看得到的未來,矽材料的成本還會(hui) 繼續降低,但玻璃成本難以顯著下滑,且無機時代意味著全麵雙玻組件的應用,對於(yu) 一塊光伏組件,玻璃的成本占比會(hui) 持續提高,玻璃的運輸成本不得不重視起來,作為(wei) 新設立的組件工廠,要在“組件&玻璃”的區位協同上做更多思考。
從(cong) 背板企業(ye) 的角度:組件無機化的時代給背板帶來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但考慮到市場總規模的擴大、屋頂平鋪電站的應用場景以及無機組件概念的接受過程和產(chan) 品形態的認證過程,我認為(wei) 背板業(ye) 務不會(hui) 像當年砂漿切割業(ye) 務那樣突然消失,而是會(hui) 長期維持。那麽(me) 從(cong) 背板企業(ye) 的角度出發,對於(yu) 這個(ge) 版塊選擇去維持他而不是擴張或許是上上策,最近聽聞一些背板企業(ye) 謀求上市融資,對此我甚感憂慮,如果一個(ge) 不再擴張的市場甚至有可能萎縮的業(ye) 務板塊,有企業(ye) 再上市大筆融資大筆擴張背板業(ye) 務,顯而易見的後果就是:過剩。最終誰都無法從(cong) 中得益,留下的隻是資本市場的一地雞毛。
上海聚光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