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二維碼電子樣冊(ce) 製作與(yu) 推廣指南
日期:2021-02-22 訪問:1967
牛年說牛
文/黃永讚
流年似水,歲月輪回,牛年又至。
回望這些年,身後走過的路,一路走來,深深淺淺,曲曲折折,零零碎碎,腳印如老牛邁步,步履蹣跚,不禁感慨歲月之無情,生活之艱辛。
家在農(nong) 村,家家都有水田,而耕種水田,自然少不了用到牛。小時候,因為(wei) 一家一戶養(yang) 不起一頭牛,於(yu) 是就由幾家合夥(huo) 共養(yang) 一頭牛,用於(yu) 農(nong) 耕。而對於(yu) 放牛,也是按每家人頭來放牛的。於(yu) 是父親(qin) 分配給我一份額外任務,那就是輪到該我家放牛的日子,趕牛上山、割草喂牛,成了我早早晚晚的必修課。父親(qin) 一再囑咐我,養(yang) 牛千日,用牛一時。平時要放牛要把牛伺候好,養(yang) 好膘,到時下地耕田牛才有力氣。我緊記父親(qin) 的話,每日裏趁清早到田埂邊割青草,把帶著露珠的嫩草一捆捆地紮好,放進竹簍裏背回來,然後撒在牛欄裏喂牛吃。等牛兒(er) 吃飽喝足了,再把牛欄打掃一遍,地上鋪上幹稻草,讓牛兒(er) 舒舒服服地睡覺。趕上周末不上學的時候,我則會(hui) 和村裏的小夥(huo) 伴相約一起把牛兒(er) 趕上山,讓牛兒(er) 自顧自地滿山跑,自己找草吃。
記得那年月,我家在全村率先買(mai) 了一台黑白電視,當時正熱播《西遊記》。要命的是那段日子不早不遲輪到我們(men) 家放牛。我真恨死了這個(ge) 排班值日,心裏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最終還是電視劇的吸引力占據了的內(nei) 心,我和村裏的小夥(huo) 伴把牛往山上一趕,便急不可耐地一路飛奔到家守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了電視劇。到了傍晚時分,才想起上山找牛。因為(wei) 現場沒人看守,牛兒(er) 也見好的就吃,鑽進山腳下玉米地裏偷吃了一大片莊稼,害得我回家少不了一頓罵。
麵朝黃土,憶牛耕情景。每當春耕季節,就是牛最繁忙的時候。苗秧下種的時候,父親(qin) 就一手牽著牛繩,肩頭馱著犁,把牛牽到河對岸的梯田,頭戴鬥笠,挽起褲腳,給牛套上犁,竹鞭一揚,吆喝一聲,它便邁開四蹄開始幹活了。你看,它正邁開四條大腿,竭盡全力地埋頭苦幹,夾裹著青草味道的泥土在它身後像海浪一樣翻滾著。一晌午,幾分梯田就犁完了。而母親(qin) 心疼牛,每當它犁完田,就會(hui) 給牛加營養(yang) 餐,做好一簸箕玉米粑、燒一鍋蘿卜湯招待它。正所謂駿馬能曆險,力田不如牛。
往事春水流,情思悠悠。多年前,我在一篇回憶故鄉(xiang) 的文章中這樣寫(xie) 道:在煙雨江南的清明時節,我在電腦前拖動鼠標懷古的時候,我在想,這個(ge) 時候,我那畢生勤於(yu) 勞作的父親(qin) ,是不是早已挽起褲腳曳動著老式的耖耙趕著水牛在梯田裏忙活開了。我仿佛聞到了尖尖的犁頭拱翻泥土的泥腥味,還有用牛屎巴堆起來燒秧田的濃濃的牛糞氣息,聽到了披著蓑衣忙著犁耖青的“慶根佬”甩鞭吆喝老牛“趁溝走”那熟悉的、粗獷的嶽西高腔,以及田野裏傳(chuan) 來此起彼伏的鼓噪的蛙聲。
自古以來,人們(men) 熱愛牛、讚美牛、謳歌牛,牛賦,牛歌,牛頌,關(guan) 於(yu) 牛的成語和典故比比皆是。什麽(me) 老牛舐犢、汗牛充棟、牛郎織女、庖丁解牛、牛刀小試、九牛一毛、如牛負重……偉(wei) 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曾在《自嘲》中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wei) 孺子牛。詩人臧克家在《老黃牛》詩中這樣讚美牛: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dong) 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牛的精神,遍及神舟。
中國人對下一代、對晚輩傾(qing) 注的愛,是與(yu) 生俱來的,是一種“老牛舐犢”的疼愛和深情。《後漢書(shu) •楊彪傳(chuan) 》:“彪見漢祚將終,遂稱腳攣不複行,積十年。後子修為(wei) 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我曾去過四川紅原的大草原。在那裏,見得最多的就是犛牛,當地主導產(chan) 業(ye) 是犛牛養(yang) 殖,身臨(lin) 其境能感受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闊。“騎牛不顧人,吹笛尋山去”。嫋嫋的炊煙,悠然自得的牧童,在《村行》中這首詩中,描寫(xie) 了一幅清淨閑遠的鄉(xiang) 村風景圖。劉駕《牧童》:“晝日驅牛歸,前溪風雨惡。”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向我們(men) 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清代文學家袁枚辭官後小住倉(cang) 山畔,一天詩人看見一個(ge) 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後停住歌聲準備捕捉蟬的這一幕場景後,詩興(xing) 大發而創作這首五言絕句,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le) 的畫麵。在永嘉茗嶴,當地每年都會(hui) 在春耕時節舉(ju) 辦一年一度的“開犁節”,水牛當主角,泥土翻滾,在梯田間犁出一道道弧線,為(wei) 永嘉這片“永遠的山水詩、最美的桃花源”的山水田園作了最好的注腳。
中國人愛牛,有一種愛屋及烏(wu) 的情感,甚至把它深嵌在地名上廣為(wei) 銘頌。閑來無事,上網細搜一下以“牛”命名的地方還真不少。比如拿近的來說,永嘉有烏(wu) 牛、武義(yi) 有牛頭山;遠的有黃山牯牛降、青海祁連有野牛溝、陝西榆林有牛家梁、貴州織金有牛場、廣東(dong) 新會(hui) 有牛牯嶺、山西忻州有牛尾莊、雲(yun) 南元陽有牛角寨、北京有牛欄山、遼寧朝陽有黑牛營子、四川瀘縣有牛灘、廣西玉林有大牛窩、河北邯鄲有牛兒(er) 莊、吉林九台有放牛溝、內(nei) 蒙古赤峰有牛家營子......這類地名,數不勝數。
在農(nong) 民心目中,牛是財富的象征。過去,“三十畝(mu) 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農(nong) 民理想的生活追求。在金融業(ye) ,牛還是吉祥的象征。股民喜歡牛市,牛市意味著股市行情看漲,前景樂(le) 觀,說不定手裏的股票一夜飆升,一下子牛氣衝(chong) 天。你說遇上這樣的行情,誰心裏不樂(le) 開花?
牛的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原始時代,人類的動物信仰和圖騰信仰中就包括了牛,十二生肖中牛就占有了一席之地。
查展會信息、找電子樣本--畫冊/展會/軟文互鏈推廣 |
|||||||||||||||||||||
|